ISSUE#03-1
REVIEW – Plastic Ocean
December, 2021

探討在#03號展中以「Plastic Ocean」為主題的作品同時,我們將淺談海洋污染及塑料廢物相關議題。

松原光 / PLASTIC WASTE (2021)

 

這是一幅以時尚的圖形及色彩構成的鳥的意象。松原光一向使用簡單的線條描繪流行題材,其中結構卻是層次豐富的。在過去的幾年裡,他透過在圖形上疊加不同筆觸線條的手法,賦予底圖嶄新的含義。

從上述的定義重新看待這部作品時,其不只是一隻吸睛的鳥,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層次。鳥的腹部繪上有別於一般對內臟想像的七彩配色,臟器中還飽含其他色彩繽紛的物質。假使我們忽視這些顏色進一步觀察,會驚覺鳥的腹部已變成了骷顱頭。如此包含多層意象的創作手法即為松原光的作品所具有的特色。藉由這些時而衝突又相互呼應的意象,作品欲傳達的訊息便深深地烙印在觀者腦中。此外,圖中留下引人注目的標語 “END PLASTIC WASTE” (結束塑膠垃圾),究竟這句話又想表達什麼呢?

 

■吃進塑膠的動物及現代人類

作品中能看見懸掛在海鳥腳上的塑膠袋以及漂浮在海上的塑膠瓶,如今,眾所皆知排放到大海裡的塑膠垃圾會造成環境問題。像是2020年7月的塑膠袋收費和星巴克提供紙吸管等,關乎日常的措施應該也使大家不得不意識環境議題。

你想著,如果將塑膠垃圾適當分類處理的話,應該對地球沒有影響吧?但實際上並非如此,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,很多垃圾最後仍流入大海裡了。據說現存於大海中的塑膠垃圾合計高達1億5000萬噸。由此估計每年至少新增800萬噸(相當於5萬架噴射機重)流入大海(*1)。以現在這種速度持續增加的話,至2050年,大海的塑膠垃圾會遠遠超過魚,近年來我們常能聽到這類令人衝擊的推論(*2)。

 

塑膠是人工化合物,放置在大自然也不會被分解,會繼續殘留在這世上。劣化後的塑膠會被浪打、被太陽光照射而粉碎,變成直徑5mm以下、被稱為“微塑膠”的碎片。回到開頭的那個作品,海鳥沒有能力分辨不屬於自然界的塑膠物質,90%的海鳥會將之誤以為是餌食而誤食(*1),那些塑膠在牠們的胃裡並不會被消化掉,而是囤積,漸漸地牠們就無法攝取真正的食物,最終死去。

這些影響不僅僅侷限發生在海鳥身上,其他超過700種的魚類、海龜、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,也都因為誤食塑膠、被魚網纏繞等原因而受傷或死亡。而且在食物鏈效應下,吃下攝取塑膠的魚的人類,平均每年也會攝取100000粒塑膠的小碎片。以重量來換算的話,一周甚至會吃下約莫5克的信用卡一張,一個月便是21克,一年將會吃掉250克(*3)。

 

■無法被分解的塑膠,永遠無法被淨化的海洋

Don Mak / 珊瑚海 (2021)

 

出生於香港,現居住於英國的Don Mak,在這部珊瑚海的作品中,描繪了即將沉沒的香港島。 海中描繪著被魚網纏繞的鯊魚、與珊瑚糾纏的塑膠袋和寶特瓶等。Don Mak平時大多使用溫柔的筆觸畫水彩畫,描繪生氣蓬勃、絢麗的香港街道,而這部作品卻帶著與平時畫作形成鮮明對比的憂鬱色調。

由於氣候危機導致海平面上升,不久後香港沉沒、人類消失後,曾幾何時絕種的珊瑚會再次復活,假以時日便能將被垃圾侵襲的大海給淨化。Don Mak的這幅畫隱含著如此諷刺的訊息。

塑膠的年產量在過去的50年裡增加20倍,但是至今在為止有被再利用的,只不過是生產總量的9%(*1)。塑膠就像先前所說,無法還給大自然因此如同Don Mak描繪般不久大海就會被淨化的現實並不存在的。我們還要繼續增加漂浮在海上的塑膠垃圾嗎?

日本的塑膠生產量位居世界第三,平均一個人塑膠垃圾量則排名世界第二。 排放如此驚人的量的同時,只有22%的垃圾被回收再利用了(*4)。更甚者,大部分還是強制排放給尚未提出相應措施的開發中國家。剩下57%的人雖以廢棄物轉製能源為名義進行處理(*4),不過這是利用燃燒塑膠所產生的熱量,在海外不被認為是再利用,這種方法是否會對全球暖化造成影響,仍然令人擔憂。

 

■From re-cycle to re-think

鷲尾友公 / Scrap of MONUMENT (2020 / 2021)

 

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很重要,思考如何儘量不使用塑膠也很重要。 但是,無論是紙還是布,即使取代了塑膠,仍是地球資源的一部分。 比起尋找湊合的替代品,恐怕更重要的是重新審視對物品的想法和使用方法 。

鷲尾友公的作品是使用廢材製作的,在描繪各種姿態的主題中,我們能看見其力道強勁卻又滲透堅定的溫柔。好像在為什麼而奔走的樣子,抬頭挺胸站著的姿態,其中還有彷彿操縱著當代機器的人,那簡直就像是到至今為止的人類化身為各式形態的海的姿態。他們至今沒有改變,時而溫柔時而瘋狂,堅強地伫立在那裡。

作品販售連結

 

*1 – WWF JAPAN「海洋塑膠污染問題」Oct 26, 2018
*2 – 世界經濟論壇(瑞典・達沃斯)Jan 2016
*3 – WWF「Assessing Plastic Ingestion From Nature To People」2019
*4 – 環境省「塑膠問題的國內外狀況」

OTHER ISSUE